在养殖中,我们隔三差五的就要和寄生虫作“斗争”,杀虫是常有的事。但杀虫也有利有弊,和寄生虫斗争多年的你,对它足够了解吗?想要搞定它,首先要足够了解它。
水产寄生虫主要分为三大类
第一类:原生动物类(原虫类)
常见种类:小瓜虫、斜管虫、孢子虫、车轮虫、纤毛虫等;
主要特征:原虫与单个细胞基本相似,除了小瓜虫个头比较大以外,其它的虫基本比较小。在100倍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它的形状。
第二类:蠕虫类
常见种类:吸虫、绦虫、线虫、鱼蛭、棘头虫等;
主要特征:像线虫、绦虫寄生于鱼类的肠道内,吸虫寄生于鳃、体表、鱼鳍等部位。蠕虫类的个头也比较大,在40倍显微镜下看得非常清楚,寄生在肠道内绦虫、线虫类肉眼清晰可见
第三类:寄生虫甲壳动物类
常见种类:中华鳋、苗头鳋、鲺、鱼虱、鱼怪等;
主要特征:个体比较大,很多品种肉眼可以看得到。
寄生虫繁殖的主要来源
1、塘口累积:不清塘或清塘不彻底,底泥中积累大量虫卵、幼虫、中间宿主,在环境合适时就开始快速繁殖,感染体质弱的鱼体;
2、苗种带入:购买鱼种携带寄生虫,由于放苗时气温低,表现不明显,一旦气温升高,便开始大量发病;
3、交叉感染:引水进塘,外源水中携带虫卵或寄生虫,同一个进水渠的塘口,只要有一个塘口爆发了寄生虫,周边的塘口都会相继爆发。
4、水质恶化:环境是寄生虫传播和爆发的诱因。在实际养殖中,我们会看到即使病原控制措施很严格,每条鱼上还是会有寄生虫,因为只有控制好池塘水质和鱼体健康,寄生虫才不会大量繁殖和传播。
想要养殖全程不杀虫,需要做好哪几点
1、保持水质,特别是底质“干净”:
首先,每造养殖结束后,清理掉淤泥。池底经过暴晒后,使用生石灰进行彻底清塘消毒,这是保持塘底“干净”的必要措施;
其次,定期改底,投料越多,改底时间越要缩短,养殖前期建议两周一次,养殖后期建议三天一次,可生物改底和化学改底交换进行;
水质调控,池塘当中往往不缺氮源,缺乏的是碳源,这是常识。因此可以经常泼洒发酵碳肥,如玉米粉+有益菌(EM菌或芽孢杆菌等)+红糖发酵,经常泼洒,水质都能稳定的很好。
2、做好规律性防虫:
特定的季节或时间段,做好几个高发虫害的的防控措施。这里,需要提醒的是,预防寄生虫,最好不要定期使用杀虫剂。那要怎么做呢?我们最好建立蓄水池,在蓄水池中先消毒除虫,在引入池塘当中。没有条件的,也最好在进水口绑网袋过滤寄生虫和虫卵
3、增强体质,抵御寄生虫感染:
鱼体免疫力强可以抑制寄生虫的感染,这就需要鱼有好的肝肠,毕竟肝肠是鱼类重要的免疫系统。肝肠健康,鱼类发生烂身的几率就大大降低,寄生虫也不会从伤口感染鱼体。
处理寄生虫,其实不仅限于杀虫药,即使是杀虫药也无法将寄生虫一网打尽。首选的还是预防,减少杀虫次数,重点还是看你对寄生虫如何看待。